爱上海同城419论坛_上海私人工作室联系方式/全国茶楼信息网

欢乐喜剧人
关于欢乐 欢乐项目 新闻动态 欢乐营销 金牌制作人 加入欢乐 法律声明
CEO致辞
欢乐介绍
欢乐里程碑
公司远景
管理团队
合作伙伴
欢乐喜剧人
笑傲江湖
喜剧总动员
青春同学会
周六夜现场
笑起来真好看
服务理念
合作案例
优质服务
返回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Jul 24.2017

share:
back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文 | 姜宇佳


在这一轮喜剧综艺浪潮之下,欢乐传媒无疑站上了金字塔尖,然而三年来,欢乐的步伐一直迈得比较稳健低调。但近来却因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大动作而引来大量的行业关注。“看电视”独家对话欢乐传媒董事长、CEO董朝晖,深度解密这家喜剧王国的幕后。


喜剧,越来越成为一门好生意,从喜剧节目的风生水起、喜剧团队频获资本青睐便可见一斑。近两年,开心麻花、大碗娱乐、嘻哈包袱铺等知名喜剧团体接连角逐资本市场,欢乐传媒、笑果文化等爆款喜剧类节目制作公司也陆续完成融资、并购,喜剧行业成为资本疯狂围猎的对象。

引爆新一轮喜剧综艺热潮的《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第一季,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节目。这两档节目的制作公司——欢乐传媒,也已成为喜剧节目行业的标杆。

成功推出这两档现象级节目后,欢乐传媒又在喜剧题材上继续深耕,打造了《喜剧总动员》等全新品牌,在竞争加剧的喜剧节目市场稳固了“金字塔尖”的位置。

不过,这三年来,欢乐传媒在推出新产品上的步伐并不算快,资本运作上也未见大动作。直到上个月,A股上市公司华录百纳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上海嘉娱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上海嘉娱文化,即业界熟知的欢乐传媒,看来要以这样的形式“曲线上市”。

公告发出后,立即引起了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看电视”借此对欢乐传媒董事长、CEO董朝晖进行了独家专访。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欢乐传媒董事长、CEO董朝晖


关于华录百纳拟并购欢乐传媒一事,董朝晖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他表示现阶段还在进行具体合作形式等的洽谈,最终合作条件能否达成一致以及一些具体的细节还在进一步商谈沟通中。

他同时表示,最终能否合作成功实际上还是一个未知数,目前大家正在朝着共同合作的方向上努力。而至于最惹人好奇的估值,董朝晖否认了此前流传的20亿的说法。


迈入喜剧行业门槛三年后才牵手资本

“公司的硬货是盈利能力”

从《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打开喜剧综艺局面到如今正式预备踏入资本市场,已有三年时间。比起行业内同类型公司,欢乐传媒资本运作的速度实在算不上快。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我觉得有人认为或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高价值那都没用,最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赚钱的公司,这是硬道理。”

在董朝晖看来,做公司和做喜剧节目的逻辑是相通的,对做喜剧节目来说,做好段子是硬道理,这是硬货。而一个公司的硬货也很简单,就是看真正的盈利能力。

在董朝晖的规划里,欢乐传媒过去三年所做的事可以归结为“迈进喜剧行业的门槛”,通过打造几个喜剧综艺标杆,得到行业内的认可,同时实现盈利,并且在喜剧产业链上进行布局。在完成了这个第一步后,董朝晖才觉得,是时候投向资本市场了。

在资本市场上选择并不激进的策略,这与欢乐传媒的资历、经验、成长背景等不无关系。与综艺市场上遍布的新兴创业公司不同的是,欢乐传媒可以说是目前活跃于市面上的节目制作公司中资历最长的一家,这家1999年便凭借王牌综艺《欢乐总动员》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民营四公子”之一的老牌制作公司,早已尝遍巅峰与低谷的滋味,体验过到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澎湃与艰辛。

董朝晖坦言,如今大小节目制作公司抢着踏上的资本之路,而这种路线自己和欢乐早在2005年就走过了,“十几年前有档节目其实没赚什么钱,资本给了一大笔,但是没有真正的业绩增长的支撑,腰杆并不硬,就容易出问题了,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终归是要还的,要有业绩交代的。”他强调,不要单纯只是看到资本估值后加了多少倍。因此在他看来,提升持续盈利的能力,对于欢乐来说才是更要紧的事。

由此也可以看到,欢乐传媒在资本化运作上比较谨慎。欢乐传媒“复出”综艺江湖的第四年,才被董朝晖认为有了资本化的底气。此时将资本化提上日程。选择与华录百纳进行洽谈,董朝晖看来,除了资本之外,还要考虑到未来,因此选择了这家很早之前就认识的团队来进行洽谈合作。


“拿来主义”后升级工业化创作体系

产业链布局赢下起跑线

曾有媒体将董朝晖定义为“制造欢乐的组局者”:把中国已经成名或尚未成名的喜剧人聚焦在一起,组成《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的局。尤其是三季《欢乐喜剧人》下来,业界都在感叹欢乐的强大组局能力,几乎把中国最优秀的喜剧人和喜剧团体都集结在节目中,不单是舞台表演的喜剧演员,更包括喜剧行业最为稀缺的编剧、导演人才。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这种创作方式被董朝晖概括为“拿来主义”,“我们把全中国好的编剧全叫来,做一个多少钱?有5万我给你7万,要10万,我给你15万,回去帮我写。然后他们就各自回去关小黑屋写,写出来交。”

但在他看来,这样的组局式创作不可持续,随着编剧和剧本资源的消耗,精品化作品难以持续供应,节目难免陷入瓶颈,在谈及今年《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反响不如前两季时,董朝晖分析这是个重要原因。

“说实话,这三年基本被我榨干了。”那么,“榨干”后,作品从何而来?去年起,欢乐传媒将重心置于喜剧产业链的布局,操作每档节目时目光放长远,关键点就是建构一个工业化流程的创作体系,保证优质喜剧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被董朝晖视作欢乐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欢乐传媒邀请了刘鉴加盟担任艺术总监,这位常年担任“春晚”语言类节目顾问、沈腾的老师、从事多年喜剧创作的专业喜剧创作者,必然带来大量喜剧创作的经验和资源。

同时,欢乐也组建了四五支年轻的编剧团队,如今,培养自己的创作人才已成为加入喜剧市场竞争的必然。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建立稳固合作关系的外部喜剧团队,欢乐采取定制式合作模式,“我们有一个选题策划小组,出很多不同的选题,他们进行孵化,毕竟他们写结构有过人之处。”

这种体系化的创作模式更能满足各个节目对喜剧作品的量与质的需求。对于即将与优酷共同打造的中国版《Saturday Night Live》来说,作品需要结合每周实时热点、年轻人的时尚潮流,这种工业化的创作流程才能跟上节目制作播出的节奏。

与《笑傲江湖》横空出世的2014年相比,如今的喜剧市场火热得多,竞争也残酷得多。电视剧、网络平台的喜剧类节目层出不穷,资本、电视同行都看好喜剧这块蛋糕、争相蚕食。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而在董朝晖看来,欢乐相较于其他节目制作公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产业链的布局,“我们在喜剧创作上有自己的核心资源,能调配的是整个产业链,这是我们的起跑线”。

目前,综艺节目是欢乐传媒的一个核心出口,《欢乐喜剧人》等王牌节目已成为一个大型喜剧平台,各个喜剧团体每年很早便开始计划派谁参与新一季节目,而接下来,网综、网剧、电视剧、剧场都可能成为全新的出口。

今年,欢乐开始着手布局线下剧场,为编剧、表演团队提供实战锻炼的机会。在董朝晖构建的欢乐版图里,人才培养、延伸产业链条,将巩固欢乐在喜剧行业的优势。


每年只上一档新节目

超越自己最难

欢乐传媒引领喜剧综艺市场的这三年间,同样也经历起起伏伏。尤其是2016年,《欢乐喜剧人》项目与东方卫视的分手危机、核心制作人的出走、首档网综《喜剧者联盟》开播后遭遇停播等事件集中爆发,让欢乐传媒屡次成为业界焦点。

董朝晖对这些危机或失败都毫不避讳,他承认“去年的网综没做好”、“电影没做好”、“今年的《欢乐喜剧人》没做好”,“我们到现在都还在交学费”,压力和危机感肯定有。

“我们过去几年不小心做了一个引领,但引领是最累的。一旦成功之后,后面一堆人跟着上来,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们要做到永远被复制,但是从未被超越,那对我们来讲,怎么再超越自己?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当下,欢乐传媒的重心就是修炼内功、寻找超越自己的路径,例如如何把《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品牌节目做得与以往不同、甚至呈现出市场从没出现过的面貌。“做内容的就是这样,在中国,可能是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

深耕喜剧综艺三年后,欢乐传媒谋求拥抱资本,专访董朝晖:盈利能力才是硬通货

在众多头部节目制作公司中,欢乐传媒的推新速度并不算快,保持在每年一档新节目的频率上。董朝晖给欢乐设计的发展战略是,专注于做差异化的头部内容,并且只做前四大卫视周末黄金时间的头部内容。

“我们觉得市场越浮躁,我们越要稳。这也是我们每个节目都赚钱的原因。”

董朝晖介绍,很多项目在一开始也是不盈利的,慢慢坚持打磨过后都开始盈利赚钱,呈现每年倍增的态势。第二年《欢乐喜剧人》是第一年的两倍,第三年是第二年的两倍。先打磨内容、树立品牌再进行盈利,这是董朝晖的方法论。


专访董朝晖:

80%的制作公司都亏损因为目的不单纯,不能给平台赚钱就没有话语权



看电视:您怎么看明星片酬上涨、资本涌入后综艺市场的变化以及节目制作公司的生存危机?

董朝晖:大家在说明星的价格太高,我的看法是,一个节目如果赚十亿的广告,一个明星在这里面占到两、三亿的成本,过分吗?也不过分。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不健康,二线、三线的节目,自以为是一线的节目,非得去用一线的明星,到最后只能是有三线收入的时候,那当然觉得贵了。如果有一线的收入用一线咖,就不觉得贵。所以我觉得明星价格是合理的,因为是市场决定的。

行业现在太不单纯了,这些年我就很少提资本的东西,就一直告诉我们团队,实实在在要做利润,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可能经历的是我十几年前经历的事情,为了资本做一些事情,就不单纯了,容易出问题。我现在做节目不考虑资本的因素,考虑的是能对整个产业布局是否有帮助。

现在80%的公司项目亏钱,这里面有一半是不单纯的,他们的心态跟我们70、80年代中国那些创业者的心态是一样。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资本就觉得说我从资本市场拿到钱,就是我的利润了,那是要还的。现在都说市场不好,其实我觉得未必是坏事。慢慢地一些搅局者就淘汰掉了。


看电视:如何看待制作公司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董朝晖:其实我觉得话语权这些都是双向的。一个节目去了平台,你没有办法帮平台赚钱、赚流量,那还要什么话语权?我的合作理念就是这样,你们可以不投资,但利润一定要共享。

我的理念是,如果我做出来好节目,那就要分享利润,如果没做好,亏钱我也认,话语权来自你做的内容本身是否够强。

市场有竞争是好事,只要平台有竞争,我们有好内容,平台就肯定愿意跟我们合作,前提是大家都要遵守商业规则。


看电视:如何看待那些不那么成功的项目?

董朝晖:比如我们在电影这块就有点侥幸心态,有人做了这样一个东西出来,差不多了,跟我们聊,我们觉得还不错。但拍出来之后与当时给我们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这个是人家做的半成品跟我们合作,我们做了一个不大正确的判断。

去年我们做《喜剧者联盟》,做了6期我直接把它砍了,我说必须砍了,哪怕多少损失,因为你没必要再去做下去。网综我们在物色,到现在优酷有眼光来做《SNL》,我们认为是一个有机会成爆款的项目,所以我们就参与进来一起完成这个IP的落地。


看电视:《欢乐喜剧人》到了第三季,也会遇到三季魔咒吗?怎么看季播节目的生命周期?

董朝晖:如果不超越自己,那肯定干两季就死了。所谓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投入跟能力。比如明年《欢乐喜剧人》如果有新的创新,那后年再维持一年就没问题,如果没有那可能就结束了。

《欢乐喜剧人》明年再做一年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明年的结果决定了后面能不能再做下去。

我倒觉得它没有什么魔咒的问题。第一是大环境的问题,就是你做成了一个东西,大家就抢夺你的资源,就缩短你的生命;第二,在维持品牌的时候,没有做叠加。我们现在做叠加做得特别累,老外做一个节目可能一个模式就可以做了,我们不行,在这个好的模式下还得叠加一些东西上去,让它更好,就变得危机感更大。



爱上海同城419论坛_上海私人工作室联系方式/全国茶楼信息网